1953年紅色一元紙幣,簡稱紅一元,屬于我國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于1955年3月1日,1969年10月20日停止流通,只收不付,“紅一元”的冠號由3個羅馬數字組成,7位流水號碼。正面的主要圖案是天安門,背面的主要圖案是國徽,主色是由紅色、黃色、粉紫紅色組成,印刷工藝是膠印四色和凹印一色,整張票面的設計非常符合當時我國的國情,極具有中國特色。印刷工藝是膠印四色和凹印一色。
1953年紅一元收藏市場分析:
一,存世量較少。距離1953年紅一元的退市已經有四五十年,還存留在市場中且品相完整的已經不多。
二、美感十足。1953年紅一元紙幣制作工藝復雜,整體設計美觀度較高,紅一元天安門四周的黃色放射是線紋以及左右兩邊的放射式淡綠色帶狀條紋,這樣的底紋設計可謂獨具匠心,霞光萬道的天安門熠熠生輝,雄偉壯觀的景象頓時躍然紙上,而且整張紙幣采用象征勝利的紅色基調,比較宏偉大氣,具有相當高的可觀賞性。
三、 特殊性。由于紅一元在流通過程中容易出現磨損、褪色,中國人民銀行在1961年3月25日特發行了黑一元,兩者對立感十足,在之后的幾套人民幣中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四、印制難度相對比較大。從印制上,紅一元的印制難度遠高于黑一元,主要表現在底紋的印制難度和工藝的復雜性,還有就是紅色凹版油墨的使用。
聯系人
電 話
微 信
Q Q
聯系人
電 話